足迹
云麓词心录:白云着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89章 鹤影词痕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"回去吧,身体要紧。"父亲按住他的相机。秋翁却摇头,指着远处云海:"看,云卷碧穹悠。"父亲心中一动,掏出笔记本写下《浪淘沙令》:

云卷碧穹悠,摄友同俦。

山巅坐卧意方遒。

红紫披身添韵致,笑对春秋。

秋翁接过笔,在"红紫"二字旁画了个圈:"指的是林薇的红围巾吧?"父亲笑而不语,续写下阕:

镜影映风流,岁月无愁。

山川胜景眼中留。

雅趣相期心自畅,乐满心头。

写完最后一个字,秋翁忽然从包里摸出两块硬糖,递一块给父亲:"尝尝,橘子味的。"两人坐在山巅,含着糖看云海翻涌,雪粒落在镜头盖上,像撒了把星星。

五、跨越时空的快门

2o15年的五月,煜明站在东山脚下。手里拿着父亲的旧照片,对照着眼前的景色。当年的小径已拓宽成石阶,松杉更加葱郁,却依然有当年的影子。他背着父亲的海鸥相机,胸前挂着秋翁留给他的徕卡,像背着两代人的时光。

行至当年父亲拍红松的地方,煜明忽然停住。那棵红松还在,只是更粗壮了些,松针间挂着的露珠,竟与父亲照片里的一模一样。他蹲下调整机位,阳光穿过松针,在取景框里织出金色的网。忽然想起秋翁的话:"镜头是诗人的另一只眼睛。"按下快门的瞬间,露珠恰好坠落,在画面里划出一道银线。

六、词稿里的秘密

回到家,煜明迫不及待翻开秋翁的《云麓词稿》。翻到《清平乐》那页,忽然现页脚有行小字:"摄于鹤岗东山,时年阿远抱恙,仍冒雪取景。"阿远是父亲的字,煜明心头一震,原来秋翁词里的"红紫披身",竟是父亲裹着红围巾的模样——那围巾是母亲织的,煜明小时候常躲在围巾里闻父亲的烟草味。

再翻到《西江月》,注释里写着:"林薇赠红巾,作道具,后成其婚讯信物。"煜明忽然想起,父亲的相册里有一张结婚照,母亲戴着红围巾,背景是模糊的山林。原来这条红围巾,竟见证了两段情谊:一段是摄友之谊,一段是生死之恋。

七、写给父亲的信

深夜,煜明坐在书桌前,铺开信纸。窗外,月光如水,像极了父亲暗房里的红灯。他写道:

爸,今天去了鹤岗东山。松针上的露珠还在,只是您和秋叔的脚印,已经被青苔覆盖了。我用您的海鸥相机拍了那张红松,取景框里的光斑,和您照片里的分毫不差。原来有些东西,真的不会被时光带走。

秋叔的词稿里,藏着好多您的故事。原来那年他烧,是您背他下山;原来林薇阿姨的红围巾,最后成了您的婚礼物。这些事,您从来没说过。但我现在懂了,您镜头里的红枫、晨雾、露珠,都是您写给世界的诗。

我把您的《鹤岗影记》和秋叔的词稿放在一起了。您看,这张照片里,您和秋叔站在松树下,他手里攥着橘子糖,您嘴角沾着糖渣,像两个没长大的孩子。原来热爱真的能让人永远年轻,就像您说的,相机是文人的笔,而你们用镜头和诗词,在时光里写了一永不褪色的长歌。

写完信,煜明走到阳台。远处,东山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。他举起秋翁的徕卡,对准天际的一颗星。快门声轻响,星光落在感光元件上,像父亲当年落在相纸上的诗行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zw63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