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oo章 命名礼(第3页)
上一章 | 目录 | 存标签 | 下一章 |
"这是我们苗族古老的议榔制度,"龙安心听见王主任向领导们解释,"象征着集体契约精神"
酒碗传了一圈,最后回到务婆手中。老人将剩下的酒一饮而尽,然后把碗倒扣在火塘边。渗出的酒液很快被火焰吞噬,升起一缕青烟。
"礼成!"务婆宣布道,铜铃再次响起。
人群爆出欢呼声。芦笙和木鼓同时奏响,孩子们开始绕着鼓楼奔跑。省里来的领导们看起来既惊讶又满意,马处长甚至跟着音乐节奏轻轻点头。
龙安心退到一旁,看着这热闹的场面。他的手机又震动起来——是银行来的入账通知:"深圳文博会尾款元已到账"。
"怎么了?"吴晓梅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边,手里拿着两杯米酒。
龙安心把手机递给她看:"还记得我跟你说过被包工头拖欠的工资吗?就是这个数,一分不差。"
吴晓梅睁大眼睛:"这么巧?"
"是啊,"龙安心接过酒杯,"像是某种闭环。"
吴晓梅轻轻碰了碰他的杯子:"苗家说,山不转水转,水不转人转。该回来的,总会回来。"
龙安心望着她映着火光的侧脸,突然有种想要倾诉的冲动。他想告诉她,两年前的那个雨夜,当他拖着行李箱站在村口时,根本没想过会走到今天这一步。他想说他曾经多恨那个包工头,多恨抛弃他的林妍,而现在,那些恨意就像碗底流走的酒,已经消失无踪。
但他最终什么也没说,只是仰头喝干了杯中的酒。
"对了,"吴晓梅像是突然想起什么,"明天县里要来人拍摄包装车间的流程,说是要放在文旅宣传片上。"
龙安心点点头。自从他们的产品在文博会上走红后,各级政府的参观考察就没断过。起初他还很兴奋,现在却开始担心这种关注会不会影响合作社的正常运转。
"我跟他们说只能拍上午,"吴晓梅继续道,"下午务婆要给孩子们上古歌课,不能打扰。"
龙安心感激地看了她一眼。吴晓梅总是知道他在担心什么。上个月有家电视台来拍摄,非要让务婆穿上他们带来的"更漂亮的民族服装",结果老人气得一整天不肯说话。
"还有,"吴晓梅压低声音,"王大勇今天早上又来了,说林氏集团愿意出双倍价钱买我们的紫米种植技术。"
龙安心皱起眉头。自从他们的富硒紫米被农业厅评为优质农产品后,林妍丈夫的公司就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缠了上来。
"告诉他,除非他们能保证按照苗族活路头的规矩种植,否则免谈。"
吴晓梅笑了:"我就是这么说的。他脸色可精彩了,像生吞了只青蛙。"
两人相视而笑。龙安心突然意识到,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"我们"这个词已经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们的对话中。不是"我"和"你",而是"我们"。
鼓楼外的空地上,人们开始跳起传统的芦笙舞。省里的领导也被拉进了队伍,马处长笨拙地模仿着村民的动作,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。务婆坐在火塘边的藤椅上,闭着眼睛,手指随着节奏轻轻敲打膝盖。
龙安心看着这一切,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。两年前那个被城市抛弃的失败者,如今站在苗寨的鼓楼里,成为了某种传承的一部分。他的手机里躺着刚好四万八千六百二十三元,不多不少,仿佛命运开的一个玩笑,又像是一笔迟来的和解金。
"要跳舞吗?"吴晓梅突然问,眼睛亮晶晶的。
龙安心摇摇头:"你知道我跳得多难看。"
"没关系,"吴晓梅拉住他的手,"今天是阿耶玳的生日,所有人都该跳舞。"
她的手心温暖而有力。龙安心任由她把自己拉进舞动的圆圈中。铜铃声、芦笙声、笑声和脚步声混在一起,鼓楼的影子在夕阳下越拉越长。
在某个旋转的瞬间,龙安心看见务婆睁开了眼睛。老人对他点了点头,嘴角微微上扬,像是在说:你终于找到路了,汉人小子。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zw63.net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